第17章
虞府外。
宋若辛并未在虞府上碰见父母,遂骑在马上,看着在前面牵马送自己回家的唐昊,眼神中露出一丝钦佩。
“唐公子,没想到你还有这文才,竟然会作诗!”
唐昊抿嘴一笑,没有回话。
那本就是自己借用后世的一首诗词而已,也没什么好炫耀的。
两人一马就这么行走在长安街头,在一处街角拐弯处,一则显眼的红色的榜文引起了唐昊的注意。
唐昊喃喃自语道。
“怎么还有榜文?”
宋若辛本就是朝中大臣,对朝堂之事也比较了解,就随口说了出来。
“这段时间招募武将,一来为了开疆扩土做准备,二来戍边卫国,而且这次的武魁可以破格提拔,位居六品……”
不等宋若辛说完,唐昊就去榜文前查看。
位居六品!
这可是自己提升威望的大好机会,唐昊怎能错过!
榜文的内容果真如宋若辛说的那般。
而且就算不是武魁,就连前二十名者至少也能从七品的官职!
这不禁让唐昊大喜过望。
如今自己有系统相助,又有历代亡灵的馈赠。
到时候完全不用依托李府的名声,也能在大唐这片疆土上扬名立万。
只要自己能在武科中胜出,即使成不了武魁,也能在军中立足,到时候凭借自己的拳脚,稳扎稳打,又何愁这威望值?
想到这里,唐昊不禁笑出声来,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手持神兵,纵马疆场的场面。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手持黑白转生笔,肆意勾画的场景。
马背上的宋若辛看着对着榜文笑出声的唐昊,不禁更为好奇了。
……
太极宫。
“陛下,你瞧瞧,这中间几句的行书和这本兰亭序真迹的字迹一般无二,简直如王羲之亲书!”
说着一双玉手比划了一下兰亭序上的文字。
“还有呐,你看这词句,气势恢宏,让人不觉间心潮涌动,豪气万千。和当今朝堂内外那些靠堆砌辞藻,矫揉造作的文章相比,强了不知多少倍。”
开口的乃是雍容华贵,号称“千古第一贤后”的长孙皇后。
虞世南深知皇后喜好书画字卷,便在结束酒宴之后火速将字卷献与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在初看字卷之时,便被那字迹深深吸引。
而字卷的内容更让她震惊万分,如获至宝的她竟是半宿都没睡着。
今天一下早朝便匆忙拿与唐王来看,迫不及待分享这份喜悦。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嗯,果然豪气冲天,让朕看的都热血沸腾。”
看罢字卷,器宇轩昂的唐王李世民接着说道。
“没想到我们大唐竟有此等人才,我听说此人竟是寒门出身?”
听罢,长孙皇后也微微叹息。
“哎!可惜了,此人正是李府的赘婿唐昊,贫寒出生。”
李世民一拍身前的案几,满眼惋惜!
“听贞儿说在这唐昊唐昊的武艺得到了李将军的认可,又有这般才华,如此天纵之才却出生于寒门,真是苍天无眼啊。”
皇室宗亲向来将这血统看的非常重视,尊卑有序,君臣有别。
赘婿,寒门在他们眼中毕竟是一个不好的出身。
古往今来,又有哪一个帝王世家是完完全全的布衣出身呢?
就连自嘲出生低微的汉高祖,也毕竟是亭长发家。
长孙皇后望着这个眉头紧锁的皇帝,一时间也不敢揣测他心中所想。
此时,李世民已起身在殿中来回踱步,思考着这位身份特殊的才子到底该如何安置。
长孙皇后小心翼翼,试探性的建议道。
“此人一身才华,不如就给他个一官半职做个文官,执掌一方,整顿吏治,也能群臣做个榜样?”
李世民听罢,眼中光芒闪烁。
“此人雄心壮志未必会止步于一个小小的郡县,整顿吏治这事放放也不迟。”
“如今大势太平,万国来朝,一片大好河山,但仍要居安思危。边疆之地仍摩擦不断,况且高丽战事胶着,这个唐昊说不定会派上用场。”
高丽早在前朝还是夏国四个大郡,在北方燕国衰落之后,逐渐脱离夏国版土,到了隋朝更是有三征之说。
版土未归,这也成了推广”以德服人”的李世民心中一块心病。
唐昊的出现无疑又让李世民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
“来人,传朕旨意,将武科考试行增设科目,弓马武艺,行军布阵,兵法谋略都要考察,朕要的是一个一员执掌三军的大将,而不是只会厮杀的一介莽夫。”
李世民说完,心中燃起一股自傲神色。
“若是这唐昊真能从武科中胜出,那朕便不顾他这布衣身份,定将他好好栽培。”
见唐王心意已决,长孙皇后也不再多言。
李世民转过身来道:“皇后,你就替朕去李府走一趟,看看这小子是不是如他们说的那般,你的眼光,朕还是相信的!”
“臣妾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