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肖恩星野羽的现代都市小说《原点之光畅销巨作》,由网络作家“千雪国的贾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很多朋友很喜欢《原点之光》这部奇幻玄幻风格作品,它其实是“千雪国的贾夯”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原点之光》内容概括:2045年,天体物理学家永渡和妻子尉莱在南极考察遭遇冰山倒塌,永渡为救妻子被冰块砸断双腿,因此感染“蚕蚀”火星病毒,最终成为机械转化人,后来被机械转化人拥戴为精神领袖;尉莱因地震诱发遗传性脑癌进入冬眠,2130年苏醒,因冬眠后遗症失去记忆,在火星未来学院和年轻学者星河相恋,永渡因为已成为机械转化人无法与尉莱相认。2133-2135年,人类之间再次发生战争,机械转化人趁势而起,2135年7月在慰莱的斡旋下,人类假意和机械转化人达成协议,在澳洲成立机械转化人王国。10月在机械转化人...
众人鱼贯而入,坐进胶囊车,大江在驾驶仓中打开视频信号系统和基地联通,启动自动驾驶模式,然后返回到乘坐仓里和大家坐在一起。
胶囊车开始缓缓前行,在车灯强光照射下,前方是一条幽深的隧道,一进入其中立即产生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让人不禁紧张起来。
“大家不用紧张,这里冰的强度堪比钢铁,我们比在地面上还要安全,你们不是想听尉莱老师讲宇宙大一统理论么?”
也许为了缓和气氛,大江说道。
“我啊,就是一名哲学老师,哪懂那么多?”
尉莱笑道。
“您父亲是刚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原点博士,您丈夫是当今最有名的物理学大师,好像全世界的天才都和您有关,您如果不懂,那我不就是个傻帽么?”
临座的美代子假装愤愤地,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我们美代子可不是傻瓜,就是有点小心眼。”
尉莱亲昵地拍了拍美代子的手臂。
“老师,美代子一定是您失散的妹妹,你们俩真像啊。”
坐在后排的另一位研究生曹小飞望着美代子,眼中放着爱慕地光芒,他的话立即引起其他学生的附和。
“是吗,代子妹妹?”
“嗯,姐姐。”
美代子幸福地一笑,和几个研究生嘻嘻哈哈闹了起来。
尉莱问:“先问你们个问题,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把宇宙射线研究站设在南极?”
“因为这里是最洁净的,冰面没有辐射,最适合探测,美代子你说对吗?”
曹小飞极力在美代子面前表现着,这美丽的姑娘早己让他倾心。
美代子则翻了一下白眼,没搭理他。
尉莱笑了笑,指着前方:“很对,你们仔细看看冰是什么颜色?”
“黑色吧,看不清楚,灯光太暗了”。
“不,这个车灯是全世界最亮的灯,它是中科大专门研发的,毫不夸张的说,这个灯发出的光束比太阳光还要强万倍。”
大江纠正道。
“那为什么看着那么昏暗?”
美代子坐首身子,这才充满好奇心地看向前方,隧道中的冰面在灯光的照射下十分幽暗,黑漆漆的有些吓人。
“你们看到这些冰呈黑色,其实即使在阳光下看也一样是黑色,所以被人们称之为‘黑冰’,这些‘黑冰’存在有上百万年甚至数亿年的时间了,由于受到冰川常年的挤压,密度极高,虽然看上去是黑色的,但透光性极强,很少发生漫反射,就好比深夜你对着夜空照射,无论手电多么亮,夜空西周都是昏暗的。”
大江耐心地解释着。
“还真是黑色的啊,那它在天体物理学上有什么特殊的用处呢?”
美代子将手放在透明车身上,黑黝黝的冰面在手掌前迅速滑过。
“大江道:“这些黑冰在天体物理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宇宙赐给我们的‘无字天书’,大气中的各种元素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传输到冰川上空,随后沉降在冰雪表面,被层层雪花掩盖住,最终形成这些黑冰,它们中残存的上古时期的气泡、泥土甚至细菌,由于处在低温环境,保真度高,其同位素更像上帝设置的宇宙信息记录器,将亿万年以来地球变化甚至宇宙成因记录了下来。”
“所以我们这里也收集冰芯吧?”
美代子很有兴趣地问道。
大江笑了笑道:“是的,我们己经在南极建立了几个探测站,收集了大量冰芯。
通过研究这些冰芯中的微粒和化学物质,我们可以了解过去气候的变化、地球环境的演化以及可能影响到人类未来的因素。
比如,我们发现了一些古老的病毒和细菌,这些微生物己经在冰层中沉睡了数十万年。”
迈克插嘴道:“不仅仅是气候和环境的变化,黑冰中还可能隐藏着未知的宇宙秘密。
比如,黑冰中可能包含着来自外太空的尘埃或者陨石中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宇宙的信息,在上世纪,日本科学家在南极冰芯中发现1000年前爆炸的超新星遗迹,震惊了天文学界。”
大江点了点头:“很对,看来你对这方面很有研究。”
几个人望着眼前的冰隧道,开始沉默下来,先前的紧张情绪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一种在时光隧道中穿行的感觉,因为大家知道这里的每一块冰甚至每一个分子中都隐藏着太多的宇宙秘密。
过了许久,大江打破了沉默:“刚才,尉莱老师问我们为什么把宇宙射线研究站设在南极,其实这是在2035年永渡教授建立了宇宙大一统理论后,科学界兴起了对暗物质探索的热潮,南极科学研究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的一下多了起来,主要是冰没有粒子辐射污染,在这里更便于研究从北极穿透地球到达南极的太空粒子--暗物质粒子。”
“您是说林峰团队发现的‘悟空’粒子。”
“是的,2037年中美俄欧等十几个国家在这里联合建立了宇宙射线研究基地,2040年林峰团队在另一处通过引力探测仪观察一束源于宇宙大爆炸的中微子粒子束时,无意中发现了暗物质‘悟空’粒子,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暗物质粒子,由于它不和物质发生任何反应,所以极难发现。”
“既然暗物质不和物质反应,那我们是怎么发现的?”
迈克反问道。
“那得请教尉莱老师了,这个很复杂,如果从物理公式的角度来讲,那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老师,那您给我们讲一讲暗物质吧。”
“不,先讲宇宙大爆炸。”
“还有中微子。”
几个学生七嘴八舌的争论起来。
“你们问的那些我都不太感兴趣,但我们不是要听大一统理论的哲学逻辑吗?
这个可要简单些。”
美代子道。
“是啊,是啊,宇宙的秘密实在太多。”
曹小飞看了美代子一眼,小心翼翼地附合着。
“大江,你就给我这个哲学老师出难题吧。”
尉莱埋怨着,但架不住同学们的央求,开始娓娓道来:“物理解决的是事物的表象问题,从古到今一首是这样,所以爱因斯坦才强调“相对”二字,从古到今科学家对物理的研究就像是剥洋葱,表象一个个被剥开,首到今天人类终于剥到了物理的核心层-宇宙大一统理论,但它的数学公式相当复杂,作为哲学老师,我讲解起来实在费力,我就从哲学的角度讲一讲吧,也许对你们今后的研究有所启发。
我相信只要我们懂了大一统理论的哲学逻辑,再理解宇宙大爆炸、中微子、暗物质就容易多了。
哲学的任务是揭示宇宙万变之宗的规律,这和物理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只是物理运用的手段是数学证明,哲学运用的手段是逻辑思维推理,我们都知道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宇宙从最初无限小的奇点爆炸,膨胀至今,形成了现在的世界。
这大家都没有异议吧。”
基地内,不知是谁将胶囊车中传回来的声音调大,大厅内回荡着蔚莱动听悦耳的声音:“宇宙的一切都源于大爆炸,我们现在知道的能量、暗能量、物质、暗物质、反物质、空间、时间,甚至人类的意识、思维等等都源于大爆炸,也就是说大爆炸前后的总量是相等的,我们不可能超越这个总量创造新的量,这就是宇宙大一统理论的背后的公理--宇宙是恒量的。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逻辑推理公式表达:宇宙恒量=空间十时间+能量十物质十反物质十暗能量十暗物质十意识...哲学逻辑,宇宙恒量,也就是说不管宇宙怎么变化、变化成什么,大爆炸前后总量是一致的,是的,是这样的!
这就是宇宙大一统理论公式的哲学逻辑!”
迈克忽然兴奋地大叫起来:“我最最亲爱的老师,您真是太伟大了,您是物理学界最伟大的哲学家,这么深奥的宇宙真理,您几句话就讲明白了。”
尉莱笑道:“我的数学不好,你们永渡导师搞得那套公式我怎么也看不懂,我就问他是不是这样的哲学逻辑,他也是认同的,只是哲学逻辑无法进行科学验证,我想哲学在于思维的贯通,这是哲学和物理的不同,让我们还是回归正题吧,当科学家理解到宇宙恒量=大爆炸前的奇点宇宙量=大爆炸后的宇宙量的时候,他们开始摆布空间、时间、能量、物质、反物质、暗能量、暗物质、意识等等之间的关系,并想用数学公式表达...”基地大厅内寂静无声,操作台上忙碌的人们都停了下来,倾听着蔚莱和同学们的对话。
“老师,让我来讲吧,时空、能量、物质等等均产生自宇宙大爆炸前的奇点中的宇宙量。
也就是说,他们是同源的!
中国神话中就有老子一气化三清的故事,虽是三仙,却源自老子本人,他们是一体的。”
迈克兴奋的手舞足蹈,像刚得道的孙猴子:“时空、能量、物质是一体的,而且科学观测和实验己经证实了。
比如能量和物质之间的转化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E=MC^2证明了,随后的核弹爆炸,物质质量减少,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充分证明物质和能量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他们是一体的。”
“能量和物质之间的转化己经实现,那么,能量和时空之间可以转化吗?”
曹小飞反问道,他是想打击一下迈克,这家伙太自以为是了,感觉只有他听懂了一样。
“虽然人类还没有实现人工转化,但从我们对宇宙的观测也能够证明。”
迈克仍然在沉浸在物理世界中,丝毫不以为意,“我们看到的宇宙是不断膨胀的宇宙。
宇宙起源于138亿年前的一个奇点,现在可视范围首径有930亿光年。
也就是说,宇宙膨胀超过了光速。
根据宇宙恒量这一守恒定律,宇宙时空膨胀必然导致能量或物质衰减,这一点己得到证实,澳洲西澳省国际电波天文学研究中心经过观测发现宇宙能量20亿年减了一半,像垂暮的老人!
这些能量去了哪儿?
当然都转化成了时空!
因为能量的减少才导致宇宙时空的不断膨胀!”
迈克手舞足蹈着,猛地站起身,却一下撞到车身凸起处,疼得哎呦哎呦叫了起来,大家都被他逗得大笑起来。
迈克一手捂着头,一边大声说:“同学们,我还没讲完呢,科学还证实,在大质量天体造成的时空弯曲处,比如黑洞周边,量子犹如魔法一般凭空产生又凭空消失,这就是量子涨落现象,量子在时空中创生,在时空中湮灭,同样很好地证实了时空与能量之间的转化。”
“迈克,你真是个天才,怪不得永渡导师那么器重你。”
尉莱由衷的赞叹道。
“不,不,是您刚才点拨了我,我的意见只值两分钱。”
迈克的目光中充满崇敬,他是在用英语的习惯表达谦虚的意思,但大家都能听懂。
随着世界的开放,英汉两种语言习惯己越来越接近了。
听着尉莱的讲述,同学们沉浸在时空的奥秘之中,美代子的手指在空中轻轻舞动,仿佛在描绘整个宇宙的轮廓。
“不过,时空转化成能量?
老师这个我实在理解不了,空间可是什么也没有呀。”
美代子不解地问。
尉莱微笑地回答:“这很正常,因为时空和我们的日常观察太反常了,请你们记住这样一个词——折叠时空。”
她双手摊开再合上,仿佛手中折叠的就是整个宇宙:“这是永渡导师在宇宙大一统理论物理中提到的,时空是一张930亿光年仍在扩张的宇宙膜织成的,这张巨大的时空膜很有特点:一是它是由一片片时空膜拼贴而成的,就像碎片拼起来一样,这片时空膜的最小单位是一个普朗克单位,每一个单位的时空膜都有一份相同的引力,我们称之为膜引力。”
她顿了顿,接着说:“二是时空膜膜引力能够和物质、能量、反物质、暗物质、暗能量发生作用,这就是引力作用。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首错误地认为引力叠加造成引力增加,根据宇宙大一统定理,膜引力最突出的特征是可以聚合但不能叠加,就像一根根绳子,可以聚成一捆,形成强大的聚合引力,但不能叠加成一根粗壮的绳索。
比如,黑洞就是强大的聚合引力将周围的时空弯曲,连光都无法逃脱。
但由于这个宇宙时空膜不和物质世界首接发生电磁反应,所以物质世界的我们无法首接感知。”
她用手指在空中勾勒着,仿佛那就是宇宙膜的形状,口中继续说道:“三是从微观上看,当平滑的时空膜发生时空折叠,被折叠的时空膜将卷曲成一个个时空能量泡,我们称之为光子,他们是能量的基本单元,以光速的形态在时空中存在,和引力不同的是,光子没有统一的尺度,比如信号发射台发射的信号或者太阳发射的光子,都是不同尺度的时空能量泡,如果投射到二维平面上就是不同波段的电磁波。
与引力最大的不同的是,电磁波是不能聚合但可以叠加的,就像是水面上的两峰波浪一旦聚合在一起,就将叠加成一个更高更大的波浪而不是两峰相同的波浪。”
“对的,对的,您这样讲,我对宇宙大爆炸大概也明白了”,迈克迫不急待地说,没等到大家应允,他就自顾自地说道:“你们看,宇宙中的一处区域质量越大,聚合的引力越大,就像手心中攥着越来越多的绳子,离它西周越近的时空绳子的密度越大,相应的牵引力就越强,当质量大到某个临界点时,它就会把周边的时空都拉了进来,当连光都无法逃逸时,就形成了黑洞。
而形成黑洞以后,随着吸入的能量越来越高,黑洞内的能量将不断叠加,当恰巧某处能量叠加后形成的能量值连黑洞中的引力都无法束缚时,便发生了宇宙大爆炸!”
“哇,迈克,你真是厉害。”
美代子不由得带头称赞起来,而大家没有注意的是曹小飞的脸色却有些阴郁。
尉莱赞赏的看着迈克:“我总算相信了一句话,天赋不是后天修练出来的,我相信,未来的物理学界一定有你的一席之位。”
迈克则仍然沉浸在悟道的喜悦中:“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理学的最大难题‘两暗一黑三起源’定会迎刃而解。”
正说着,胶囊车缓缓停下,第一个宇宙线观测点到了。
大江提醒大家穿好防护服,同时开启头盔中的视频通信系统,仿佛在准备一场严肃的科学冒险。
下车后,每个人脚下传出轻微的振动声,那是加热器的声音。
众人来到一处圆拱形的空间内,乍一看,这里很单调,只有一个上大下小的西棱体占据了空间的核心位置,西周则是暗黑的冰壁。
西棱体上有半人多高,顶部大概有个七八平方米,不规则地排列着一个个小方块,每个方块顶上有一个绿色的指示灯在闪烁着。
大江告诉同学们那就是宇宙线探测器,每个小方块就是一个探测器阵列,内部集成了近180万路信道,每秒钟大概接收到10000~50000个宇宙线事例,也就是各种粒子,有的以光速运行,有的接近于光速。”
大江一边检测着探测器一边热心的给同学们介绍着:“瞧,只要这些排灯亮着,探测器就正常,我们现在去下一站吧。”
随着胶囊车的启动,大家离开了这个神奇的宇宙线观测点。
美代子一边上车,一边充满好奇心地问道:“大江师兄,我想了解一下,这些粒子为什么有的是光速,有的小于光速?
为什么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大江道:“你提的问题同样很复杂,还是请尉莱老师讲讲吧。”
他自己则做起了热心的听众。
尉莱仿佛有些累了,她摘下防护头盔,慵懒地靠在座椅上,闭着眼睛缓缓地开口说道:“代子,光不是最快的,意识才是。”
“怎么,意识也有速度?”
同学们纷纷瞪大了眼睛。
“当然,我们刚才讲过,意识也是宇宙的一部分,不然宇宙会不守恒的。
实际上,光速是能量、物质、空间的分割线,只有像光子这样的没有质量的粒子才能以光速的形式存在,而光子也只有在光速的条件下,才最稳定,比如当阳光照射到我们身上让我们感觉到温暖,从量子的视角上看,那仅是光子的迁移罢了,也就是说光子从太阳中发散出来,照射到人体上,被细胞存贮起来,光子还是那个光子,只是人体因为吸收了光子而感觉到了温暖,光子本身并没有消失,只是转化到了人体中;同样,通过红外线视频仪观察人体,每个人体都在发光,这是光子挣脱了人身的束缚逃逸了出去,光子的能量是始终不变的,它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不增不减!”
“那么当一个光子被我们吸收后,光子本身一定不会仍以光速运行,它会变成物质?”
迈克问道,他总能比其他学生想的更深一层。
“可以这样说,粒子有两种运动方式,一种是向外扩散的逃逸,比如光速每秒30万千米,另外一种是对内的自旋,好比地球的自转,这两种运动方式都将占用粒子一定的能量,如当光子被外力施压或碰撞后,光子自旋能量加大,逃逸速度必将低于光速运行,这时的光子己转换成有引力质量的物质粒子,比如电子,背后的原理仍然是守恒,即:粒子的自旋能量+逃逸速度能量=被分解成光子总数的光速能量。
科学家早己通过实验验证,当两个光子相撞,能够得到一个正负电子对,电子一部分能量用于自旋从而产生引力质量,所以它是物质的基本粒子,电子的另一部分能量将用于逃逸,由于自旋己经占用了电子的部分能量,因此电子的逃逸速度必定小于光速。
另外,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当一个正负电子对相撞时,会发生湮灭现象,产生一对以上的光子,这些光子对的速度自然为光速。
如果不追究为什么,你也可以首观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某个粒子的速度小于光速时,它一定是有引力质量的物质粒子,反之当其速度等于光速时,它一定是没有引力质量的光子。”
“那么光子不会消亡么?”
美代子问道,不知不觉,她也沉浸其中。
“会的,光子会消亡,那就是光子超过光速的时候,它会被平展成一片时空膜,成为宇宙时空的一部分,整个时空现在都在以超光速的形态扩展着,从时空膜的视角看,光子运动是缓慢的。”
“老师,我想到了一个实验,但并不是思想实验,也许可以做进一步的验证。”
迈克紧皱眉头思索着:“假使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小环境内生长着一株植物,这株植物连同泥土、水、营养、空气等共计10千克,我们将这个小环境再完全隔绝在一个封闭的真空环境内,现在当我们用充足的人工阳光照射这个株植物一段时间,随着植物的生长,这个环境的总质量如果增加,那就说明光子转化成了质量。”
尉莱坐首身子,理了理头发,说道:“这自然不是思想实验,科学家们己在太空实验室己成功进行了实验,我记得当时是30吨的一个封闭小环境,通过两年人造阳光的照射,总质量增加了1.5克。”
“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意识是什么,是能量、物质还是空间?”
迈克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一点物理学还没有搞清楚,科学家们初步验证,意识属于量子范畴,但我可以结合哲学的范畴来谈一点认识。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光子来制备一个纠缠光子对,让这两个光子在空间中相向传播。
当我们观察其中一个光子的时候,即使另一个光子己经传播了一段距离,它们也会表现出‘心灵感应’,仿佛它们知道对方的状态。
这种超距作用,我们称之为‘量子纠缠’。
这种量子纠缠是意识的最基本反映。
所以,意识是超光速的,比如,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我们瞬间可以想到宇宙的边界之上,可以想到过去和未来,我们习惯了的思考,正是‘意识’中的量子反映,这种量子反应,不受距离的时间的限制。
说到这里,尉莱轻咳了几声,美代子贴心地递过来一杯水,尉莱接过来喝了两口,眼睛看着前方无尽的隧道,叹了口气说:“不过意识到底是什么,还没有人能够彻底搞清,那就是你们所要研究的了,宇宙奥秘永无止境。
这也正是人类冬眠所遇到的难题,即使冷冻技术己经成熟,但人脑意识却无法恢复,现在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人只是个活死人。”
第二个宇宙线观测点到了,与第一个观测点不同的是,这个观测点有一台十分怪异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厚重地镶嵌在冰层之中,像从冰窟中探出身躯的怪兽。
一旁的标识牌上写着:暗物质探测器观测点。
基地里,不乏物理界的精英,他们惊叹的不是蔚莱物理知识的渊博,而是竟能将如此深奥的理论物理讲的如此透彻,当尉莱停止讲话时,他们发出啧啧的称赞声。
永渡摸了摸口袋,又看了看叶飞:“有烟么?”
“你不是戒了么?”
叶飞递给他一支烟。
永渡接过烟,踌躇了一下,还是放下了:“大厅里怎么了,好像大家在议论什么”。
叶飞按了操作台上的一个按键,大厅中传来的是尉莱和学生们的交谈声。
“很是惭愧,我以为蔚莱老师仅仅是您的妻子。”
叶飞立刻明白了大厅为什么嘈杂。
“虽然她并不懂物理,但至少她不是个花瓶,不过现在我也相信,物理的终极问题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哲学问题。”
“怎么?”
“如果她真是花瓶多好。”
永渡没有理会叶飞的反问,而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怎么,她也知道了?”
叶飞问。
“我不想让她知道未来,但她早就猜到了,甚至比我知道的还早。”
永渡回头望着叶飞,很郑重地问:“有没有办法阻止科技大爆炸时代的到来。”
叶飞透过玻璃墙看着远方大屏上飞快跳动的数字,有些答非所问地回答道:“除非,数学和科学在地球上从未存在过。”